李想和罗永浩4小时长谈,我悟出创业者必须知道的7个真相

这两天,创业圈里最火的莫过于,罗永浩采访李想的4小时长视频,我花2天的时间看完,很受启发,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发到了我的创业笔记群里。

关于记笔记这件事,我发现普通人和学霸的差别真的很大。

普通人记笔记,只是信息搬运。

学霸记笔记,则是“记录信息要点 + 结合自身的启发 + 思考如何为我所用”。

真正有价值的笔记,是能让人行动和改变的。

所以,我们要做学霸,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那种出类拔萃的感觉,你就是要比别人做得好一点,优秀一点。

每次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点,三五年之后的积累,你跟别人的差距就是天壤之别,相去甚远。

学霸学东西,是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是记录了别人的一些观点、别人的一些经历就完事了,这个其实用处不大,过段时间你就忘了。

要把别人分享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有价值的养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这才是记笔记的意义和价值。

就像我笔记群里的一位小伙伴,我前段时间一直在笔记群里,分享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分享马斯克的五步工作法。学霸就是不一样,他听完之后就去自己的公司执行起来了,然后把公司的流程环节优化了一半。现在自己轻松了很多,利润不变,但是工作量减少了一半。

所以这位小伙伴当年毕业于211,是有原因的,学霸跟普通人的学习方法就是不一样,哈哈。

一、李想 × 罗永浩对话精华片段

1)赛道选择:选朝阳,不选夕阳

首先选择赛道,你一定要选择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而不能选择一个已经不怎么增长或者低速增长的赛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选择朝阳行业,而不是选夕阳行业。

什么是夕阳行业?什么是朝阳行业。

很简单。按照国家的GDP增长来对比,现在国家每年的GDP增长是5%,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是低于5%的年增长率,那肯定就是夕阳行业了,因为你已经拖了国家GDP增长的后腿了。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是每年两倍甚至三倍于国家GDP增长的,也就是15%以上,那这个就是朝阳行业,在快速增长,选择这样的赛道行业进入就对了。

电商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大的平台电商,相应的CPS业务也进入低速增长期,基本上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的市场。

但是整个大电商范围的话,像直播电商、短视频种草、本地生活服务、跨境电商等,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这些赛道仍然大有机会。

存量市场就是赢家通吃,大的会越来越大,中小的肯定会越来越难做。任何一个存量市场都是这样的。

站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里面,大家都能活得很好,都能分到一杯羹。

所以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赛道,在快速增长,进入,拿到结果。

回顾一下,我选择项目赛道的4个理由:

第1点,利他,

只做真正对别人有用的事,黑五类,坑蒙拐骗的事,咱也干不来,也不擅长。

第2点,擅长,

活到现在,咱也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什么事情是做不了的,什么事情是能做的。

第3点,热爱,

热爱的本质就像理想中说的要有源源不断的正反馈,如果你一件事情没有正反馈的话,你是很难一直热爱的。

第4点,赚钱,

赚钱就是最好的正反馈。

我现在做打品日记群,每天都有人进VIP群,每天都有人给我文章打赏,这些都是满满的正反馈啊。所以我现在不知不觉,就把工作时长拉长了,乐在其中,连我的爬山事业都耽搁了。

2)合伙人模型:能力互补,1+1+1>10

李想做汽车之家时,找到两个合伙人,

他自己负责全局方向,负责内容,一个合伙人负责技术,另外一个合伙人负责商业变现,三个人完美配合,实现1+1+1大于10的效果。

三驾马车所向披靡,在这个赛道里,一路横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能够对他们构成威胁。

我也多次分享过,我选择合作伙伴的三点:

第1点是有合作信任的基础,认识多年,发生过金钱关系。

第2点分钱清晰,分工明确,

第3点能力互补,优势互补,资源互补。

我方寸社的合伙人不战,还有抖音项目合伙人胖总,都完美地符合了这三点,所以我们总体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

3)组织基因:流程型 vs 创新型

流程型(如硬件制造):类似华为这样的流程化管理,符合木桶原理,但是组织相对来说比较僵化,创新能力相对没那么强。

创新型(如互联网/AI):类似中国的字节跳动以及美国的谷歌这样的,用OKR来管理,用目标来管理,然后人才密度要高,不过度限制流程,鼓励你去创新。

这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化模式。流程化的特别适合做硬件,而非标准化的,特别适合做创新类的产品,比如软件类的、AI类的产品。这两种组织形态是不一样的,这是每家公司的基因。

拿错模型,就会“又累又慢”。做硬件用流程,做创新靠人和节奏。

4)正反馈驱动:从小胜到跃迁

李想每次跃迁都来自一次“放大的正反馈”:

初三时,在电脑城装机,做到销冠;

高三写硬件测评,月入2万,超过当时他父母工资的10倍,

转身做“汽车之家”,公司做到上市。

做电车最困难时,拿到王兴的关键融资。

“正反馈→加码→新循环”。 放在我现在做的胖米打品日记群项目,这是微小但稳定的现金流与读者互动,就是我的燃料与方向盘。

5)谈判策略:把“是非题”改成“选择题”

跟人谈判要给选择题,而不是给对错是非题。

李想说,高三毕业那年,他跟父母谈判是上大学还是创业,而不是说我要不要上大学,这两个题目是不同类型的,一个是选择题,一个是是非题。最终他实现了自己想要的目标去创业。

谈判技巧本质上是策略,你给的题型是不一样的,结果就不一样,这个我们可以学一下。

6)做人的边界感:真诚但不“裸奔”

原则:“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别人怎么做我们管不了,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如果这个游戏不适合我们,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这是李想参加真人秀节目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说到理想汽车那款MPV车型被黑的事,理想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挺不错的:别人黑你,他们是非常专业地黑你,但我们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因为黑人这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你不要在别人擅长的领域里跟他去PK,而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打败对手。

这其实是“认清比较优势”的应用,跟你做项目一样,要选择自己能形成“降维打击”的场域,而不是跟对手硬碰硬。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对我写学习笔记、做自媒体也是提醒。在群里我可以真诚分享,但对外公开发文,很多敏感的商业数据/预测就不必完全摊开。

7)面对挫折:学管理、会沟通、不独扛

创业的第一个大挫折是泡泡网的时候,同一天90%的员工走掉了。公司那时有40个人,最后只留下5个人。因为那时完全不懂管理,而且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只关注事,不关注人。后面没办法,只能一边招人,一边学习管理。

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沟通,就找员工吃饭,吃饭的时候大家可以聊点东西,别人就愿意跟你说话。这里得到的一个教训就是一定要学习管理,学习沟通,该补的课一样都不能少。

第二个大挫折是三个小股东发难。人心难测啊,其中一个发难的小股东,还刚找李想借了100万用来买房子(李想卡上只有105万,借他后,余额5万),第二天就发难了。当时公司里,三个小股东、三个大股东,还有一个天使投资人。三个大股东占了80%,三个小股东加天使投资人占20%。三个小股东联合起来说,要让这三个大股东走人,离了个大谱。

此次学到的最大教训就是,遇到困难一定要跟核心的管理层讲,跟核心的股东讲,不要一个人死扛。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公司里、这个团队里贡献自己的价值,希望被看见。

从心理学上讲,有两点,

1、如果你看不见他们,他们就会离你而去。

2、别人给你反馈,你一直不回应,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境,别人也会离你而去。

通过这件事,理想也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他跟公司的管理层做好沟通,也有利于他跟女朋友更好的交往。

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成长的第一性原理是反思。如果你经历了一些事没有去及时反思的话,那你是不会进步的。所以一定要及时总结、反思复盘,这个非常重要。

对我而言,这也是提醒:当我遇到困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以把这些内容分享到笔记群,日记群里,让2000个小伙伴,帮我一起分担,这样是不是就好多了。哈哈。

8)电车的下半场竞争:从造车到AI

关于电车竞争,李想认为上半场的竞争是造车能力领域的竞争,下半场的竞争是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未来是一整套综合实力的竞争。

这里给到我的启发是,下半场,对车企来说,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而对我们个体创业者,则是如何把AI嵌入工作流,提高迭代效率。。

OpenAI定义了AI发展的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聊天机器人阶段,

第二阶段是推理者阶段,

第三阶段是智能体阶段,

第四阶段是创新者阶段,

第五阶段是组织者阶段。

组织者就是超级人工智能的雏形了,这个时候的AI已经远超过人类了。

对于我们个体创业者,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把AI用到第二阶段(推理)和第三阶段(智能体),把它当成“副驾”,而不是幻想未来的“组织者”。

等组织者出现的时候,也就没我们普通人啥事了。

9)成功者三特征:选得准、选得长、快速迭代

第一是成功人士都擅长收集信息、擅长做判断,在大的趋势中能够很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总的来说,就三个字:选得准。

第二是选得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也许要三五年,才能真正拿到一些结果,并不是做一年就能拿到比较好的结果。这种短赛道特别容易引来大量的竞争对手,大家拼杀得特别厉害。最好是选那种需要三五年积累,才能达到好结果的赛道,这叫选得长。

第三点是快速迭代,这点非常重要。不能因为这是一场持久战,就慢慢来,快速迭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最反人性的。

总结来说就是选择正确的,并且这件事情是长周期的,正反馈回报会比较慢。同时还要求你快速进步、快速迭代。

就像站在AI的角度来说的训练模型,预训练是你在课堂上听讲,后训练是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亲自带你,而强化训练是你面对真实的事件,收集真实的反馈,通过反馈不断迭代。

同理,预训练就是你看书学习,后训练就是你跟行业大牛交流学习,看行业大佬是怎么做的,强化训练就是亲自做项目实操。

这里不得不插一下我们的胖米打品日记群,目前已经开放。这个日记群就相当于后训练,你可以亲自群里现场观摩,行业一线大咖是如何把一个单品在一年内从0做到1000万销量的,全程公布细节,打法,流程,还可以在群里互动答疑,解决困难,资源共享。

10)意见领袖的价值:热心 + 真心分享

意见领袖不是信息贩子,而是愿意把“自己验证过的好东西”分享出去,帮到更多人。 这也对应我的内容定位:真实过程 + 有用方法 + 持续分享。

这和我现在在群里写学习笔记、公开分享胖米打品日记完全一致。

我做日记群,不是卖冷冰冰的信息,而是持续输出真实过程和有价值的方法,让别人因为信任而长期追更关注。

二、我的思考与启发

1)我选的切口:“打品日记从0-1000万单的真实连载 + 私域”

胖米打品日记群是我选的朝阳切口,长期主义,但节奏要快——日更+复盘是最小可行节拍。

2)用正反馈“喂”系统

每天胖米打品日记群的VIP会员新增、我写的公众号文章被打赏=可见的正反馈 → 反过来激励我加时写作、优化打法,这是“从小胜到跃迁”的飞轮。

飞轮开始转动。

3)项目合伙人模式

“不战”“胖胖”在信任、分钱、能力互补上都匹配,能找到靠谱的合伙人不容易,我还找到了两个,以后计划每年做两个项目。

一个大一点的项目,以我的ip+私域作为资产来合作,我做小股东。

一个小一点的项目,以我的ip+私域作为资产来合作,我做大股东。

这样每年做两个项目就可以了,轻松+愉快。

4)边界感与信息分层

在笔记群可以真诚细节;在公众号要“真话不全说”,保护商业敏感,降低认知噪音与误解风险。

5)AI即副驾,拥抱ai,跟它进行协作共创

推理者:请AI做压力测试、挑刺、找盲区;

智能体:未来逐步把日记群,笔记群的运营流程、朋友圈文案、投流测试,做成半自动化的AI工作流。

6)有事不独扛,公开复盘

遇到难题不再闭环自扛,交给合伙人、小伙伴,甚至把这些困惑,困难写出来,发给群里的 2000 个朋友,一起拆解与共创。

你遇到的问题,其实别人都经历过。

7)设计一元日记群的全新商业模式

从8月初开始,我和我的合伙人胖总,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我俩决定全程公开我们是如何在一年内,把一个新的单品,从0做到订单数破1000万单的。

我们会把整个打品过程,原汁原味记录下来,不藏一招半式,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小伙伴。

这应该是全网独家,别无分店,

因为培训讲师,想这么干,但他们没这个能力。

而有这个能力的行业大咖,他们并不想让太多的人关注到他们,只想低调赚钱。

所以,在此还是要感谢我的搭档胖总,他为了能让我激活私域,重新把ip势能做起来,也是做出了很大牺牲的。

目前有两种方式,可以近距离围观胖米打品日记群

一、胖米打品日记围观群

原价年费256年,限时特价,本文任意打赏金额,1元起,即可进围观群观摩,

适合想要跟进实盘过程、预算有限的小伙伴。你能同步看到大部分实盘信息,只会屏蔽少量核心细节和互动答疑内容。

想一想:如果你要请一位能把单品做到年销 1000 万单的大佬吃顿饭,至少得花几百块钱吧,甚至还未必能问到关键细节。

而现在,你只需要 1 元,就能每天围观全过程,真正的零风险、高回报。

这是最划算的学习窗口,不需要犹豫。

等看了一年后,你觉得有收获,到时再把年费256的门票差价补齐即可。

二、胖米打品日记VIP群

原价年费1980,现试运营阶段半价998。试运营随时会结束,届时恢复1980,不会再有998的机会。

为什么说它值?

围观群,你可以“见证”1000万单诞生的过程;但在VIP群,你能“参与”到这整个过程——实时互动、提问答疑、共享资源、解决自己的困惑。

这种近距离陪伴式的学习和成长,在我心里至少值1万+。

VIP群福利:

可近距离围观

可细节互动答疑

可资源共享

可解决困惑 + 拿到结果

适合正在做抖音电商、需要资源/答疑/陪跑的商家。

这是你能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成长的窗口期。

如果你也在做抖音电商,可以无压力支付998,那么欢迎加入。

圈子=能量,早加入早受益,早一天上船,早一天感受能量,早一天解决困惑,早一天拿到结果。

请各位小伙伴,按需入座。

一年后,你不仅全程参与了1000万单的实盘过程,还能打出属于你自己的大爆品。

三、关于自我管理

量力而行的自律: 李想现在每天坚持150个俯卧撑,保持健身的习惯。上午一组,中午一组,下午一组,一组50个。之前的量太大了,一天500个,结果把自己伤到了。目前保持每天150个,所以锻炼身体要量力而行。

这点,我也有心得体会,前段时间,我尝试做了几天钻石俯卧撑,发现把手腕给伤到了,看来这个动作并不适合我,目前手腕还有慢慢恢复中。现在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三件最重要的事”: 从高中开始,他就养成了一天只做最重要的三件事的习惯。每天可能会写下10件事,但只做最重要的三件,把其他的事情全部划掉。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是创业人士的必读书,我觉得,值得抽空间再好好再看一遍,属于我四维模型里,原则这一栏的书籍。10年前看,跟现在看,肯定是不一样的感受。

四、最后总结

李想的人生故事再次印证:

创业没有捷径,核心在于:选对赛道 + 长期积累 + 快速迭代。

团队协作、边界感、复盘力,都是必须补的课。

在AI浪潮下,谁能先把AI变成“副驾”,谁就能先行一步。

而意见领袖的价值,永远在于真心分享。

你能帮助到多少人,世界就会给你多少回馈。金钱,只是其中回馈的一小部分而已。

本文来自:老米CPS公众号,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TaoKeShow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公众号:老米CP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iwrPGu-qlzsP56CxV8SzQ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Taoke Show的头像Taoke Show官方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6169450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
淘客Show 网站微信交流群上线!可添加站长微信:taoke2024 加入!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