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明显的感受到,电商大促的氛围,就如线下实体店整天挂着倒闭清仓、全场五折,然后依然无人问津的感觉了。
除了偶尔几个品牌发布一下排名,许多电商平台都不发大促战报了。
以前 618、双11,就像所有人过节一样,平台造节搞晚会,商家加班等过零点晒截图。
但是这几年,为什么大促失效了?
哪怕是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等,把双11大促提前了一个多月,目前也依然无感。
01
价格很透明
以前平台不多,用户兜里有钱,而且许多产品都没有从网上买过。
所以大家不论是比价的意识,还是消费的产品都不够多。
但是现在,用户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对于绝大部分常用的商品,心里已经很清楚值多少钱了。
另外,用户也知道了平台的一些手段。
大促之前,先涨价,大促以后再来改价。
玩一两次可以,现在电商都20多年了,用户不傻了。
02
大家都在卷
双11以前是淘宝的专属,京东定位又比较高端,用户选择性很少。
但是现在拼多多直接扯下了平台、商家的遮羞布,同样的产品、品牌,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全部都不一样。
而且各个平台号称要做最低价,要搞比价系统。
不止如此,京东、淘宝还有自己的小号,如京喜、淘宝特价版。
以前大家是想等到大促来囤货的,现在进入存量时代,商家天天都在打特价。
03
大促是让利
不是坑消费者
大促的目的是什么?
站在商家的角度,认为虽然是大促,但自己得利用这次机会赚很多钱。
而消费者的眼里认为,好不容易大促,得多消费,享受一次便宜。
可实际的结果是,消费者并没有感受到有多少便宜。
商家先涨价再降价,或者搞了一堆计算题,把用户绕晕了。
甚至部分商家,搞了大促款,看起来好像一样,其实产品的规格、材质等下降了很多。
大促是为了让利,而不是坑消费者。
04
能让利
为什么非要等到大促
大家去看拼多多,618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广告入口,没有其他多余的页面。
拼多多为什么许多用户买,哪怕被很多人诟病,依然保持高增长。
因为它让商品保持了应有的价格和合理的利润,用户直接比较,发现就是便宜。
就像线下实体店天天喊着倒闭清仓打2折,半年以后,还是写着倒闭清仓。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就告诉用户,你这里的产品就是这个价,就是物美价廉。
05
价格应该
回归到价值本身
商家做生意赚钱,无可厚非。
需要考虑各项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空间。
但是平常卖高价,大促时搞一点优惠,就不合理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就是活在当下的消费理念越来越流行。
对于用户来说,等一个两个月买个冰箱、洗衣机,可能便宜了一二百块钱,那还不如直接买了先享受。
一件衣服便宜个二三十,四五十,现在买了,努力工作也能挣回来。
所以让用户候鸟式的消费,已经不流行了。
06
真的要打价格战?
不管是电商大促,还是现在的自动比价系统,电商始终在围绕着如何搞低价。
那么做低价,对于客户来说,一定有好处吗?
不见得。
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当商家的利润过低的时候,大家都会想着偷工减料,导致行业集体摆烂。
而消费者,买到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差。
其实对于商家和客户来说,不是不可以卖高价的产品。
而是同一个产品,不同的平台价格不一样,或者能优惠券的时候,非得过了三五个的大促以后再来搞个优惠券,这才是核心问题。
如果每一个产品,各个平台的价差不大,同时用户清晰的知道该产品的质量,用户就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减少了避坑,更少了被所谓的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本文来自公众号:十里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TaoKeShow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KAE1wtW5YRO3jepLxZw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