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大厂在不断地裁员,一边是投递了几百封简历都无人问津。
35岁、40岁就职业的职场魔咒,似乎在身边不停地应验。
很多时候是无力感、无助感,以及无法缓解的焦虑。
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想提醒一些朋友:“早一点,想好自己的退路。”
01
职场没有铁饭碗
除了吃公粮,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有机会在一家企业干到退休的。
其一,中国大部分的企业生命周期只有1-3年,超过3年的企业就算是少见了,而能经营一二十年的企业少之又少。
其二,就算你想在企业待着,企业也不一定会让你待下去。
尤其是在互联网公司,40、45岁还在敲代码,很难了。
其三,另外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也会频繁的跳槽。
前面年轻的时候,还有机会跳槽。
但是等你到了30、40岁的时候,一般很少有人要了,除了你能力极其突出。
所以在职场上,不存在铁饭碗一说。
02
要么降薪、要么裁员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许多人到了40岁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接受降薪,可能从之前的1万变成了6000。
要么接受裁员,比如互联网、电商企业,等你到了40岁,45岁,还在做客服、画图,写文案,我相信许多老板宁愿会选择25岁、30岁的年轻人。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会宣传自己企业有多少年轻人,平均年龄越低越好。
而多数中年人,都在工厂里、都在服务行业。
比如大家去看许多餐饮、酒店里,要么十七八岁特别年轻,要么就是40、50岁以上了,做保安、保洁、服务员等等。
这种还是企业经营不错的情况下,否则许多企业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人。
03
企业不需要
那么多高管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到了逐步稳定的阶段,其实要不了那么多了。
不会有无限增长的企业,多数企业到了一定阶段,都会逐渐趋稳,除非企业找到了新增的增长点。
这时候,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摆在了企业、人事面前。
其一,过了快速发展阶段,企业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其二,随着员工工龄越大,企业的支出成本越大,但实际营收增长缓慢。
其三,一个企业一般就一个董事长、一两个副总裁,有的企业甚至就只有一个经理。
同样是老员工,你再怎么升,也到头了。
所以在阿里有很多员工,七八年还是P7或到了P8就再也没机会了。
04
早一点
想好自己的退路
我的建议是,每一个职场人,早一点想好自己的退路。
而不是等到被裁员,找工作无望的时候,再来焦虑。
其一,尽量选择能为自己以后出来做事情,可以积累的工作。
比如做销售、做投放、做商务之类的,这种一般都能接触到客户、渠道,在创业中极其重要。
其二,尽量多存一点钱,不要陷入超前消费的陷阱中,你给自己存的钱越多。
你的焦虑也就越少,你以后试错的机会就越多。
其三,如果自己目前的工作并不能让你以后独立出来做事情,比如你做客服的、做软件开发的等等。
那就尽量多出去看看其他的项目,比如线下各种连锁的项目,或者多去看看别人搞的培训等等,打开自己的思路。
05
多找一些机会去尝试
等你离职以后,从零开始做业务,这样的试错成本太高了。
创业哪一类人最容易成功?
就是自己之前的工作积累,和自己创业的项目是匹配的。
比如你以前做酒店管理的,现在自己出来开了一个小旅馆。
或者你以前是厨师,现在自己开个小快餐店。
再如你以前在瑞幸、一点点等奶茶店上班,自己出来做个奶茶店。
但如果你以前做客服,搞代码,现在出来做餐饮,100%第一次创业都会失败,因为毫无经验。
所以我建议各位,在自己工作之余,比如下班以后、周末六等等,多找一些机会去看看。
自己去尝试,这样积累一些经验、人脉、渠道,对你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06
35岁以后
做个体、要靠自己
对于多数人来说,35岁是一道坎,这道坎必须得迈出去。
所以希望大家提前做好一个个体的准备,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的企业。
如果前面的10年的工作属于你带薪学习、积累经验、人脉,那么35岁以后才属于个人真正的创业。
你需要自己去做产品、搞流量、成交客户。
你越早为自己一人企业这个身份做准备,35岁以后的焦虑就会越少。
未经授权,转载/搬运/洗稿必究!
本文来自公众号:十里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TaoKeShow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e4_PqC-Vd-rgaMVqFN2lg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